党建思政
党建动态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党建思政 >> 党建动态 >> 正文
    坚持党建引领 锻造科研标兵—李辉
    2022-12-21 15:47 作者: 编辑:李辉    (点击: )

    一个支部,一座堡垒;一名党员,一面旗帜;一枚党徽,一份责任。在校园里,有这么一群人,既是传业授道的师者,又是冲锋在前的党员。他们,在党的光辉照耀中,沐浴着积极向上的朝气。不管是三尺讲台上,教书育人,还是疫情来袭时,模范带头,他们就是旗帜。今天,就让我们一起走近矿业工程系博士李辉老师。

    李辉,男,1985年3月出生,安徽省颍上人,中共党员,副教授,工学博士,吕梁学院矿业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,山西机械工程学会理事,中国自动化学会高级会员,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,获批发明专利3项,实用新型专利15项,在研课题2项。“勤于研而善研,勤于教而会教,以教促研,以研促教”是他的科研工作宗旨。他在认真完成管理、教学的同时,积极开展科研实践,围绕机器人装备创新设计与控制方面做了相关科学研究工作。

    身正为范恪尽职守。从教10年来,他严于律己,恪尽职守,师德高尚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,于他而言,是发自内心的需求,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。学生的事就是天大的事。他对待学生,视如己出。对待教学,认真严谨。理论力学课程布置学生大作业,学生的每一道解题他都从审题、思路、模型、受力分析、求解过程方面审视,并写出评语批阅。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撰写指导中,修改4稿、5稿是常态。润物细无声,身教胜言传。身正为范是无形的正能量,潜移默化影响着他一批又一批的学生。从而赢得了同事、学生的赞誉。

    倾心专业技能培养成果丰硕。在2014年,他筹建吕梁学院机器人团队并带领6名学生参加了机器人大类竞赛,不辞劳苦,积极协调,事必躬亲,精心组织,使得这类赛事成为提升教师教的能力、锻炼学生学的效果的重要载体。多年来,他亲自指导的学生参赛获得省级以上奖项100余项,其中,全国一等奖36个,优秀组织奖10个,省一等奖42个等。他还指导本科生在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中取得骄人成绩。他注重培育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,指导本科生获得大学生双创项目国家级立项1项、省级立项2项,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2篇。李老师深深明白:好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生一世的。他的箴言是“工作着是快乐的”,“做一名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乃是人生幸事”。

    团结协作齐奋进,集智攻关破难题。机器人团队以具体问题为中心,课题组成员开展合作,人员进行动态调整和不断优化,形成具有共同兴趣和很强向心力的科研实践团队。课题组秉持“人心齐,泰山移”的团结合作精神,运用团队的力量、集体的智慧可以完成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研究课题。团队课题学科交叉性强,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单打独斗难以做优做大做强,李辉老师针对具体课题,与课题组成员充分讨论,结合成员个体特点、自身兴趣和优势,进行合理分工,把整体目标分割成多个小目标,针对性分配给各个成员,从而提升课题研究效率。在提升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中提升科研水平能力。李辉老师定期召开团队成员组会交流讨论,每个人介绍各自的工作进展,以及遇到的问题或创新想法。针对问题,团队成员集思广益,提出各自的解决思路,通过讨论确定解决办法。针对创新想法,团队成员围绕可行性及研究价值等展开探讨,决定取舍。机器人团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?第一,团队老师之间频繁交流讨论,结合各自擅长领域互帮互助,进行交叉学习,碰撞出思想的火花。如团队中具有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背景的老师们,经常讨论如何将理论研究成果与产业结合并应用到实践中去。第二,师生紧密合作,经常交流沟通,相互配合。老师把握大的方向,确定每一步如何完成以及完成时间节点,学生配合老师具体完成相关目标。师生互动互促,共同提高,合作共赢。第三,李辉老师经常督促学生之间合作互助。高年级带低年级学生是传帮带的合作模式,传授相关经验,如三维建模、算法编写等;课题相近的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,这样既可以锻炼学习能力,又可以提高工作效率。强化对外交流与合作,提升团队综合实力。机器人团队不仅定期召开内部组会,还不定期参加相关学术会议进行交流,紧跟学科前沿工作,进一步针对性地优化研究内容。此外,李辉老师还带领团队与国内著名院校团队开展深度的交流合作,与北京大学的谢广明教授、山东大学的李贻斌教授和中北大学的李瑞琴教授等团队合作,开展智能机器人等相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交流。

    目前他正在努力学习内涵丰富、思想深刻、催人奋进的党的二十大报告。在科研工作一线,他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对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视,同时也深刻体会到科教兴国和科技人才培养的紧迫感、责任感和使命感。青年强,则国家强。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,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,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。我们既要与学生一起完成科研攻关,又要努力培养中国科技的下一代中坚力量。

    他常常提醒自己,要用好吕梁精神,在日新月异的当下,只有不断进取,不断超越自己,才能提升自我价值!面向未来和面对挑战,个人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教育变革与创新,努力成为一个好学者、反思者、创新者。当前,作为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我们,不仅要耐得住寂寞,坐得了冷板凳,深入钻研自己的专业领域,还要加强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真正做到立大志、明大德、担大任,不负韶华,不负使命,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,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自己的力量。他表示,今后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继续努力奋斗,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,坚持“四个面向”,与全国工程界同仁一道,努力实现更多原始创新和突破,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,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的贡献。



    关闭窗口

版权所有 : 吕梁学院资源与机械工程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