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基本情况概述
王美琪,女,山西长治人,1995年8月出生,2016年6月毕业于吕梁学院资源与机械工程系安全工程专业。现任安全工程咨询师,参与煤矿安全智能化建设相关工作。

二、个人事迹(成长故事)
(一)求学经历
2013-2016 专科:觉醒与筑基
2013年,我进入太原科技大学(专科)学习,开启了充实而多彩的大学生活。在这三年里,我始终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学业与生活,不仅扎实掌握专业知识,还通过丰富的课外活动全面提升自我。
作为安全技术管理专业的学生,我深知扎实的专业知识是未来发展的基石。课堂上,我始终保持专注,认真记录重点,并主动与老师交流探讨。在校期间,我的成绩均名列前茅,连续三年获得校级奖学金。此外,我积极参与实训项目,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,为后续的专升本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除了学业,我热衷于参与社团活动,拓展兴趣与能力。大一时加入校学生会宣传部,负责活动海报设计、新闻稿撰写等工作,锻炼了组织协调与沟通能力。此外,我还参加了志愿者协会,多次参与社区安全知识宣讲、敬老院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,培养了社会责任感。
在班级中,我始终与同学保持良好关系,乐于助人,积极参与集体活动。作为学习小组组长,我带领同学们一起复习备考,分享学习资料,营造了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。在实训项目中,我与队友默契配合,共同完成多项任务,并多次获得老师的表扬。这些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也收获了珍贵的同窗情谊。
专科三年,我始终保持着清晰的职业规划。大二时,我决定通过专升本提升学历,并开始系统备考。在保证日常学习的同时,我利用课余时间复习高数、英语等科目,最终以优异成绩考入吕梁学院,实现了学历的第一次跨越。
2016-2018 本科:系统性重构
2016年,我成功考入吕梁学院安全工程专业,开启了本科阶段的学习。在这两年里,我以高度的责任感担任班级学习委员,在提升自身学业的同时,积极帮助同学共同进步,最终带领班级取得优异成绩,并成功考取研究生,实现了个人成长的又一次跨越。
作为学习委员,我始终以服务同学为己任。每学期初,我会整理各科重点知识,制作复习资料分享给全班;考前组织复习,针对难点科目进行专项讲解。在我的带动下,班级学习氛围显著提升。此外,我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,及时反馈同学的学习需求,成为师生间的桥梁。
尽管学业繁忙,我始终坚持帮助基础较弱的同学。自己的付出让我赢得了同学们的信任,也锻炼了我的组织协调能力。
进入吕梁学院校门时,我就立下考研目标,自习室成了我业余时间最爱去的地方。常常告诉自己“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”。
别人睡觉时就背起书包出门的是我;
舍友集团“开黑”时背起书包出门的也是我;
……
就这样,日复一日,通过两年的努力,最终考入兰州理工大学,实现了学历的第二次跃升。
本科两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。作为学委,我学会了担当与奉献;作为考研人,我磨炼出抗压与执行力。这段经历深刻印证:真正的进步不在于个人独秀,而在于与同伴携手共进。
2018-2021 研究生:学术精进
初入兰州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,我立即被学院浓厚的科研氛围所感染。在导师余建平教授的指导下,我对力学机制下动脉瘤应力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。英文文献的研读也成了家常便饭,渐渐地我意识到,英语薄弱是我面临的又一大挑战。
当然,有了之前的经历,自己的薄弱环节也不再“害怕”,自己下定了英文的学习方案,每天进入实验室第一件事就是英文听力的练习,科研间隙还会坚持做些阅读理解,就这样长期坚持,终于在研二期间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。
一路走来,学到了很多,遇到了很多困难,也不断在提升自己。求学路虽难,但都因自己的坚持,一步步打怪走了过来。回想起来多是美好。
毕业后,经过了三段工作的尝试,我选择了继续留在安全领域生根发芽,深入研究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。
未来,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,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。
三、校友寄语
亲爱的学弟学妹们:
我曾站在专科与本科的岔路口,用2000小时的自习室灯光叩开专升本的大门;两年后,我又以凌晨五点的单词声为剑,劈开考研的荆棘路。这一路,学历的标签从未定义过我的人生——真正的价值,在于你如何用汗水改写命运的脚本。
或许你会被质疑“基础薄弱”,但请记住:努力是最公平的博弈。那些被笑称“痴心妄想”的目标,最终都化作录取通知书上的烫金姓名。
这个世界从不为起点喝彩,但永远为奋斗者留席。愿你们带着不服输的倔强,在每一个想放弃的深夜,想起图书馆走廊背书的身影。
——一位永远在路上的学姐